緬甸是世界聞名的翡翠礦石開採地。翡翠礦區位於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。在克欽邦西部與實皆省交界線一帶,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。緬甸翡翠玉石礦床,按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分,習慣上劃分為8大場區,每個廠區又再劃分為許多的小“場口”。
 
 

   緬甸開采的時間不長,約有600多年的歷史。最初,翡翠的開採完全是由人工來完成的,礦場主要位於易於開采的農田和河流中,俗稱砂礦,由於這些砂礦開採歷史久遠,又稱老坑。翡翠原生礦的發現始於1875年,開採難度較大,產出的翡翠品質也往往不及砂礦。

       20世紀90年代,大型的挖掘機投入到翡翠的開採工作中。最近幾年更是將大量的炸藥運用其中,大大提高了翡翠的開採進程。

    翡翠玉石很少,有經濟價值的還不到所開採翡翠原石的30%精品翡翠玉石就更難發現,有人形容,發現精品翡翠玉石比中體育彩票還難。

 
 
一、A貨加工
 
 

    從一塊原石到一個成品要經過“審外觀”、“思創作“、“細雕刻”、“研拋光”等幾個重要的過程。

    翡翠雕刻要細心看皮,看色,看玉性和種質,根據翠色的分佈情況如形狀、大小和均勻度等,判斷用來雕刻什麼器物或首飾。另要看翡翠玉料哪部分有雜質,以便在製作時去除,所謂“揚長避短”,依材施藝,始可物盡其用,使每件製成的玉器達到最佳效果。

 

A貨:是指以天然翡翠 ​​原石為原料,在成品加工過程中只通過打磨,雕刻。拋光等機械加工手段的翡翠產品。
鑑定特徵:結構緻密,密度一般為3.33g/cm3;顏色分佈自然,往往呈帶狀,絲狀,塊狀分佈;表面拋光優良,光澤較強,呈玻璃光澤,折射率一般為1.66。

 

 

 
 
二、BC
 
 

B貨:指經強酸或強鹼的漂泊,並經過填充處理的翡翠。

鑑定特徵:

  • 顏色鮮豔,有漂浮感,物明顯雜質。
  • 表面龜裂紋或酸蝕凹坑,結構鬆散。
  • 表面光澤弱,呈現為油脂光澤,天然翡翠為玻璃光澤,光澤強。

C貨:經染色處理的翡翠,顏色往往染成綠色、紫色和紅色。

鑑定特徵:

  • 顏色非常艷麗,且集中在近表面裂隙和顆粒邊界。
  • 顏色不穩定,時間長了會褪色。
B+C貨:既經過強酸或強鹼的漂白,膠的充填,並經過染色處理的翡翠。其鑑定特徵同時含有B貨和C貨的鑑定特徵。
 
 
 
 
一、透明度
 
 

微透明-不透明 半透明 亞透明 透明

典型品種:豆種

肉眼觀測特徵:

反光觀察:內部匯集光較弱,難見少量光線透入。

透光觀察:微量光線可透過樣品,樣品內部特徵不可見。

典型品種:糯種

肉眼觀測特徵:

反光觀察:內部無匯集光僅可見少量光線透入。

透光觀察:少量光線可透過樣品,樣品內部特徵模糊不可見。

典型品種:冰種

肉眼觀測特徵:

反光觀察:內部無匯集光弱。

透光觀察:部分光線可透過樣品,樣品內部特徵可見。

典型品種:玻璃種

肉眼觀測特徵:

反光觀察:內部匯集光較強。

透光觀察:大多數光線可透過樣品,內部特徵可見。

 
 
二、質地
 
 
極細 較細 較粗

礦物顆粒<0.1mm

肉眼觀測特徵:

結構非常細膩緻密,粒度均勻。10 倍放大鏡下不見粒度大小者及復合原生裂隙、次生礦物填充裂隙。不見翠性。

礦物顆粒0.1-0.5mm

肉眼觀測特徵:

結構細膩緻密,粒度均勻10 倍放大鏡下可見但肉眼難見粒度大小者及復合原生裂隙、次生礦物填充裂隙。偶見翠性。

礦物顆粒0.5-1.0mm

肉眼觀測特徵:

結構細膩緻密,粒度均勻10 倍放大鏡下見少量複合原生裂隙、但不見次生礦物填充裂隙。偶見翠性。

礦物顆粒1.0-2.0mm

肉眼觀測特徵:

結構不夠緻密,粒度均勻10 倍放大鏡下見細小裂隙複合原生裂隙及次生礦物填充裂隙,粒度大小不均勻。多見翠性。

礦物顆粒>2.0mm

肉眼觀測特徵:

結構疏鬆,粒度大小懸殊肉眼可見裂隙、複合原生裂隙及次生礦物填充裂隙等。見大理翠性。

 
 
三、淨度
 
 
極純淨 純淨 較純淨 尚純淨 不純淨
外部特徵:點狀物、絮狀物、
肉眼觀測特徵:
肉眼未見翡翠內外特徵,或僅在不顯眼處 ​​有點狀物、絮狀物,對整體美觀幾乎物影響。
外部特徵:點狀物、絮狀物、
肉眼觀測特徵:
具有細微的內、外部特徵肉眼較難見,對整體美觀有輕微影響。
外部特徵:點狀物、絮狀物、塊狀物
肉眼觀測特徵:
具有細微的內、外部特徵肉眼較可見,對整體美觀有一定影響。
外部特徵:塊狀物、解理、紋理、裂紋
肉眼觀測特徵:
具有明顯的內、外部特徵肉眼易見,對整體美觀和(或)耐久性有較明顯影響。
外部特徵:點狀物、解理、紋理、裂紋
肉眼觀測特徵:
具有明顯的內、外部特徵肉眼明顯可見,對整體美觀和(或)耐久性有較明顯影響。
 
 
四、棉、紋、隔、裂的簡介
 
 
棉,是翡翠原生的內部特
徵,以小顆粒狀、圓狀或云絮
狀存在。嚴重的白棉稱石花,
影響翡翠的美觀。
紋,是翡翠原生的內部特
徵,是由於翡翠局部在顏色或
結構上的差異而產生的紋路,
如色帶、石紋等。
隔,是翡翠後天形成的一種內部特徵,有兩種形成機制:
1、當組成翡翠的晶體顆粒較粗時容易產生較大的顆粒間隙,在光的照射下產生閃光效應。
2、原有翡翠裂紋,由於岩漿等熱熔
物質滲入,形成了細微的癒合裂隙,
是看得見摸不到的一種細微瑕疵。

裂,是翡翠較為嚴重的一
種瑕疵,翡翠受到自然或人為
外力作用而產生的斷裂面,根據裂存在的方式,不同程度的影響翡翠的美觀和使用耐久性。

99%的翡翠是帶小裂的,所謂'無寶不裂'。低價位的比較明顯,不用過分注重裂紋的存在,其硬度基本和沒裂紋的無所差別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